查询间隔10秒
文明家庭创建的典范
来源:本站时间:2010-09-11 00:00

──记刘奉济、赵承英夫妇的先进事迹

创建文明单位是我委的一件大事。在我委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中涌现了许多先进的事迹,其中刘奉济、赵承英夫妇退休以后心系纺织、不忘科研、研制水刺无纺布、重新创业的事迹尤为感人。

刘奉济、赵承英二位同志是郑州市经委退休干部、原市纺织工业局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作中他们是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生活中又是相敬如宾的恩爱夫妻。1994年夫妇俩先后退休,又双双成为郑州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员。刘奉济、赵承英夫妇心系纺织,对他们倾注心血的研制项目――水刺无纺布的研究更加执着,他们一方面继续细化、制定、完善项目内容,一方面考虑如何加快研制开发,尽早把这一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发展经济,增加效益。就在这时,一位知名企业家──河南中州企业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郅公林同志在广州的一次调研会中,经人介绍萌发了引进水刺非织布生产线的设想,并经申报获准,受命进行这项技术的开发。当得知刘奉济、赵承英夫妇正在进行这方面研制工作,喜出望外,立即约会,就他们共同关注的项目展开探讨。交谈中,郅总的“不是高科技项目不上,不是填补国内外或本省空白的项目不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不上” 的“三不上”原则和引进设备、全面开发的指导思想,深深吸引了刘奉济、赵承英夫妇,他们接受了郅总的聘请:共同合作,组建新公司,刘奉济出任总经理(主管生产技术)、赵永英任工程师,共同研制开发水刺无纺布项目,加快生产线设备引进、安装与试车、投产的实施步伐,尽快完成项目建设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

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本着投资小、见效快指导思想,在水刺无纺布生产设备的引进过程中,他们采取了公开招标、多家配套的做法,放弃了承包,主动与国内外水刺无纺布设备生产厂家进行技术交流,了解设备性能,做到了货比三家。在一次与德国赫格特公司进行商务谈判时,刘奉济同志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要求厂家提高设备均匀度,增加单位面积重量,改变产品幅度及强力差别,在生产线配置中改用新型梳理机后加交叉铺网等建议,厂商深感刘奉济同志是这方面的专家,不但顺利接受这一建议,还主动在原商谈价的基础上降低50多万美元的价格引进了这条行家公认的国内外水刺无纺布生产线最完善、最先进的一流设备。

水刺无纺布生产线设备引进合同签交之后,急需进行项目工程与施工设计,赵承英同志代表建设单位积极参与工程设计、计划编制工作。先后编写了十五万字的文字资料,绘制了车间工艺流程图,设备平面布局图,电缆、排水排列等多种基础图,为各项公用工程提供了可靠依据,争取了施工时间。

从国外引进的水刺无纺生产线,由于诸多原因,图纸资料提供零乱,不能反映全貌,无法直接指导安装。赵承英同志又主动承担汇总、编辑、制图的重任,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仅用20天的时间,就一丝不苟地绘制出了设备排列安装详图,47种设备的安装位置,相关连接方式及千余组技术数据,为水刺无纺布生产线设备安装夯实了基础。

正当引进设备安装前夕,德国赫格特公司因资不抵债予以破产,原定由赫格特公司派人进行安装及调试设备已不可能。怎么办,刘奉济、赵承英二位同志坚定的说:自己干。他们身先士卒,在没有可供指导设备安装的图纸资料的情况下,聘请六名有安装经验的老技师组成安装队,在赵承英同志的指导下,摸索着进行安装、调试,遇到难题就集思广益,分析研究。同时,根据零件分散的特点,提出三要素定位法,通过开箱验件、看实物等方式,研究制定具体的安装方法步骤,使引进的水刺无纺布生产线的设备安装得以顺利进行。

引进的这条生产线是高度自动化设备,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才去掌握运用,为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效益的提高,必须使员工掌握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术,刘奉济、赵承英二位同志又将所有外文资料翻译成约有30万字的文字材料,刘奉济同志又将自己对交叉铺网工艺的多年研究体会作为教材,同时,还针对水刺无纺布的生产流程编写了知识问答50例,供员工学习,取得很好的效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7年2月开发水刺无纺布项目通过验收竣工,正式投产,产量达1500吨/年。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被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先后获得巩义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郑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刘奉济同志还被巩义市评为科技先进工作者。

为开拓市场,打开销路,还在很短时间研制开发80多个品种和不同规格的产品。刘奉济、赵承英二位同志不仅在国内积极参与各类促销活动,还与公司领导一起赴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博览会,进行产品展示,产生很大影响。一个不足70人的企业,却创造了年产值80余万元人民币、名排全省产销企业之最的骄人成绩。

老有所为,不忘科研,心系纺织,夕阳无限!从对水刺无纺技术的研制、设计、规划到引进生产设备及安装试车等一系列的程序,我们看到是刘奉济、赵承英二位同志心系纺织,不忘科研,发挥余热,再做贡献的奉献精神。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