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管城区积极抢抓郑州市城市更新和小微园政策机遇,借鉴“工业上楼”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和行业龙头的带动作用,全面盘活腾退落后产能,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全域推动,规划布局新型产业园,打造中小企业特色集群,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该区重点监测的产业园建设项目共41个,总占地面积约4190.5亩,总投资约302.3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0.47亿元。其中,7个已纳入郑州市重点小微产业园监测台账。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3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达36%,技改投资增长91%,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5.1亿元。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科技型企业50余家。
一、加强领导,高效统筹,建强“组织链”。坚持产业立区,把新型产业园建设作为盘活低效资源、强化产业集聚、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路径,从政策、组织、机制等多方保障产业园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一是出台支持政策。在16个县市区中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每个街道(开发区)至少建设一个小微企业园的任务要求,并鼓励中心城区空间受限的街道打造“飞地”产业园。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实施书记、区长“一把手工程”和“专班推进”工作机制,对全区产业园项目实行三级分包、台账管理、挂图作战,建强“组织链”,确保产业园项目“拿地即开工、服务一站式”。三是建立“首席服务官”机制。将产业园项目纳入“万人助万企”党政班子分包台账,一对一”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堵点;各行业主管部门针对性提供行业监管、政策扶持,为园区增链延链补链创造条件。四是创新“主办银行”制度。综合银行职能定位、服务行业、园区意向和银企对接等情况,为每个产业园推荐1家主办银行,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满足产业园和入驻企业多元化、差异化的金融需求。上半年,管城区“郑好融”平台企业注册客户数56532户,申请贷款额度38.7亿元,授信贷款额度13.6亿元,放款贷款额度11.9亿元,均创历年新高。
二、退低进高,分类施策,打通“资金链”。根据原产权人意向分类施策,主要分为国有资本主导、产权人自主改造和引入第三方社会资本三种模式。一是国有资本主导模式。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带动引领作用,根据产权人的意愿和老旧仓储工厂的实际情况,采用长租、收购等多种方式实施改造。做地类——国有平台公司作为做地主体,对片区低效用地进行重新收储,重新编制规划,实现整个区域的焕新升级。如市属国企城发集团采用“做地+城市更新+产业园区建设运营”,对原金岱工业园低端市场、工业等进行统一收储,按照产城融合思路,重新规划建设金岱科创城,优先完善路网、生态,并参与二级土地开发,以工业地产模式开发建设金岱智慧产业园;又如区属国企建中集团作为做地主体,对中储片区进行土地一级整理,按照新的规划出让,建中集团摘地,规划建设以人力资源为主导的产业园。原址提升类——不改变原用地性质,对现有厂区原址提升,腾笼换鸟,注入新业态。如国投凤凰里项目,利用原郑州市针织厂旧厂区,通过升级改造管网设施、消防系统和电力系统,优化内部格局,打造以智慧医疗为主,产业办公、生活消费、休闲配套为辅的智慧医疗产业综合中心。又如,新华BOX产业园区项目,原是河南第二新华印刷厂,紧邻顺城街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区属国企商城城投与新华二厂签订整租合同,期限30年,对原厂区进行系统改造,打造集品牌酒店、管家公社、青年人才创客孵化基地、电商云创工坊等为一体的新商业经济产业综合体。预计2024年12月底竣工,2025年3月园区正式营业、对外开放。二是产权人自主改造升级。对有改造意愿和投融资能力的产权人,全力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其在原址基础上改建或补缴土地出让金调整为新型产业用地或新型工业用地,开发建设产业园。如交通技术科创产业园项目,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拟将自持机关团体用地调整为新型产业用地,将20余家子公司、分公司搬迁整合,创建河南省交通技术企业资源整合平台;再如管城服装产业园,大观国贸面对电商对传统商贸流通业的冲击,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充分发挥资源集聚优势,利用闲置楼宇,打造服饰类主体综合直播服务平台,重点招引源头产地、网红达人、头部企业、供应链服务机构等,目前已签约粉丝超300万、多次登上抖音带货榜前十的和谐三妹、小义吃不胖等直播带货达人。三是引入第三方社会资本。充分发挥第三方专业运营机构在方案设计、社会资源、产业园运营等方面的优势,支持其全面参与低效资源盘活再利用工作,带来更多改造资金投入、产业资源、专业服务和智力支持。如河南中集物流有限公司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仓储老旧且存在消防隐患,产权人改造意愿强烈,委托第三方中智金科,吸纳中国二冶共同投资,拟将仓储用地调整为新型产业用地,规划建设新型产业物流园。再如粤浦科技智慧产业园,原生物制药厂受南水北调工程区域周边水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影响,厂区已经搬迁,地块闲置。该区积极引入上海粤浦科技有限公司,拟由政府收储该地块,调整规划后重新出让,规划建设以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园,实现地块的产业升级。
三、政企联动,链式招商,激活“资源链”。为确保产业园入驻质量,该区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链,通过政企联动,整合多方政策资源,全力推动园区招商工作。一是强化产业园专项招商机制。成立产业园招商专班,制定“在谈线索项目库”“商业低效用地地块”“闲置楼宇”“老旧厂房”“产业链”五本台账,紧盯行业龙头企业和前沿技术团队,大力招引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成长性好、附加值大的项目。二是构建“大招商”格局。对51个区直部门、平台公司划分招引项目类型,各行业主管单位充分发挥“链长”牵头引领作用,紧扣行业优势,聚焦领军企业、重点企业,主动出击,多方挖掘招商引资信息,形成全员招商强大合力。例如,已开工的建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产业园谋划阶段,区人社局就全程参与,积极对接深圳人才服务中心、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郑州市人才集团等,招引省内外知名人力资源企业。目前,园区刚开工就已经与圆方人力、中原人力等7家省内头部标杆人力资源企业签订入驻意向协议。三是强化政企联动。汇聚各方招商线索引向重点产业园,与运营商联合开展产业园招商推介活动、春茗行动等系列招商活动,成功签约重庆医药、海信、掌门初品等知名企业,新增入园企业700余家。例如,金岱智慧产业园致力于打造行业标杆,在规划阶段区委区政府就将其作为首推落商载体。目前,园区已对接各类企业2000余家,签约购置型企业92家、8.08万㎡,租赁型企业86家、3.45万㎡。河南艾锐海新材料有限公司等120余家企业已入驻办公。四是突出以商招商。鼓励行业龙头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形成产业集聚,聘任在郑的各地商会负责人作为管城招商大使,充分整合资源,把优质地块、商务楼宇和产业园推介出去,引进更多优质企业。例如,由原郑州市针织厂改造升级的国投凤凰里产业园重新布局商业业态,利用已入驻的郑州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影响力,集聚医疗产业上下游企业,目前佲医荟医生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优质医疗企业已签约入驻;交通技术科创产业园借助行业优势,拟引进设计、勘察、检测、施工、咨询、项目管理等头部工程企业30家以上,目前已将名下三家公司一个中心迁移至园内,年产值1.5亿元。五是注重落商服务。重点招商项目坚持领导分包、“服务专员”与“第一责任单位”机制,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对于需求调整土地规划的产业园,项目专班做好“代办”服务,全力保障土地供应,协助办理前期手续,做好公共配套,压缩项目落地周期。属地街道、管委会班子成员作为网格长,分包联系产业园,对于入驻企业主动送政策、送服务上门。
四、做优承载,培育集群,锻强“科技链”。依托辖区宇通客车、福耀玻璃、欧亚高科、航天金穗等制造业及信息化龙头企业,通过梳理产业链要素需求,重点围绕企业、项目、园区、招商、人才、技术、平台、融资、用地等清单任务,系统构建产业链全景图,锻强“科技链”。一是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参照深圳市“工业上楼”做法,聘请新加坡盛裕集团、北京维思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国际一流产业园设计团队,为生产、销售、科研等不同类型的企业定制个性化化服务,以满足入驻企业对产业园的功能布局、建设层高、承重荷载、科技研发等方面的不同需求。二是强化关联产业集聚。按照“一园一品”,每个小微园围绕1-2个主导产业,开展龙头企业链式招商、集群招商。例如,依托吉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及1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以高新技术制造产业为主攻方向建设半导体产业园,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两大主导产业,同时辅以新材料的产业体系;依托郑报科创智造产业园,围绕人工智能、新型平板显示、工业精细化装配、自动化集成技术等领域展开具体产业链的延展,打造区域新兴产业高地。三是完善产业链专业服务。鼓励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检验检测、品牌联合等方面为链上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共同完善园区产业生态;鼓励园区运营商围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需求,设置设计中心、生产基地、仓储基地、公共服务等专业设施,配备人才公寓、停车场、餐饮、商业等公共配套;利用自持物业搭建综合性产业发展平台,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创新孵化体系和产学研平台,金岱智慧产业园拟认定为2024年度郑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