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厚积薄发 郑州战略性新兴产业步入快车道
来源:郑州日报数字报时间:2024-02-08 10:55

2月5日,宇通集团举行2023年度总结表彰大会。数据显示,宇通2023年销售各类商用车45378辆,同比增长20%。2023年度宇通客车出口销量10165辆,首次突破万辆大关,同比增长78.87%。

宇通这一张优秀成绩单的背后,是去年郑州市汽车产业高歌猛进的真实写照。去年,比亚迪新材料等328个项目开工建设,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上汽乘用车二期等291个项目建成投产。智能传感器、汽车、现代食品与加工3个产业集群入选全国百强,入围全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我市还成功举办了国际智能网联汽车大赛。

2023年,郑州市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4.1%、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4.5%,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8%、13.6%。专精特新企业达到3554家,其中“小巨人”企业122家。

悄然提速

去年我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5倍

2023年,我市汽车产量83万辆、增长61.7%,其中新能源汽车31.6万辆、增长3.5倍。

2023年,是宇通集团韧性突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年。宇通深度聚焦出行、物流、作业三大应用场景,实现了客车、卡车、专用车、零部件等领域的全域突破,销售各类商用车45378辆,同比增长20%。其中,在出行领域,实现全年累计销量36518辆,同比增长20.93%;在物流领域,宇通轻卡、中重卡双双实现销量增长;在作业场场景领域,宇通矿卡在国内外市场实现批量运营,实现新能源环卫保有量连续三年稳居行业第一。

近年来,比亚迪、上汽集团等汽车巨头,纷纷看好郑州,接连落子布局,不断加大投资力度。

去年4月6日,郑州比亚迪投产仪式在航空港区兴港新能源产业园举行。

郑州比亚迪项目投产是河南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自2021年9月签约以来,双方紧密协同、相互支持,37天内实现项目开工,17个月顺利投产,创造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的河南速度,也为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去年11月24日,比亚迪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郑州工厂下线。比亚迪从“第500万辆”到“第600万辆”仅用时3个多月,以迅猛之势再创产销新纪录。

去年9月15日上午,海马EX00(智行盒子)白车身下线暨涂装总装启动仪式在郑州经开区举行。这意味着,自2023年5月首笔资金交割后,仅历时3个月时间,智行盒子便实现首台EP1白车身下线,将整车研发由数据、图纸变成实物,创造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的郑州速度,将有效提升郑州市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上汽乘用车郑州工厂,曾经创造50个月,100万辆,700亿元产值的“河南速度、郑州速度、上汽速度”。而今,该公司牢牢抓紧河南省“换道领跑战略”的大好机遇,为河南省打造5000亿级的汽车产业集群贡献属于上汽的力量。

从比亚迪工厂投产,到智行盒子试制车下线……郑州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打造全国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的目标进发。

强势发力

全市数字经济规模达到6500亿元

电子信息作为郑州努力打造的“一号产业”,集聚了超聚变、汉威科技等600多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形成了智能终端、计算终端、智能传感等新兴产业链条,正加速培育万亿元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项目总投资21.79亿元的中原大数据中心,是河南最大的第三方A级数据中心,可容纳15万台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存储数据30EB。为抢抓“东数西算”工程战略机遇,郑州主动对接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等机构,围绕融入“东数西算”工程,打造城市算力网,全面启动数据、算力和算法基础设施化产业规划项目研究,致力于率先建设“中部地区第一张城市算力网”,进而带动关联产业集聚发展。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很显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潮涌,发展数字经济已然成为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赛道。

近年来,我市以全面深化“三标”活动为引领,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工作,努力将郑州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数仓、数纽、数港”,构筑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新优势。

记者了解到,我市结合数字中国“2522”整体布局架构,先后印发《郑州市“十四五”大数据发展规划》《郑州市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行动计划方案》《2023年郑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等文件,并出台《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文件,加大对数字产业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去年,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迅猛。107个新基建项目完成投资232亿元,5G基站总数近5万座,5G网络规模居全国第一方阵;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扩容总带宽达2620G,互联网网内、网间平均时延分别居全国第一位、第三位;启动建设郑庆哈城市算力网实验场,郑州联通、华润数科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落地建设。实施“智改数转”,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1万家、累计超7万家,部署工业APP超1200个、服务企业3.5万家、连接设备650万台,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家、智能工厂(车间)28个,入围国家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晋级全国20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加快建设,落地知名企业42家。数字经济规模达到6500亿元。

前瞻布局

郑州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我市将全面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电池、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创新性产业,持续做大规模、做优布局、做高能级、做强竞争力。突出打造电子信息“1号”产业,加快推进紫光超级智能工厂、惠科显示、智能传感谷、东微电子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5%以上、集群规模达到7000亿元。

我市将聚焦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加快推进上汽、比亚迪、宇通、东风、一汽等重点企业新能源整车项目和“4+N”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加快华域、中电科汽车电子等汽车配件龙头项目建设,着力构建以整车生产企业为引领、以核心零部件自主配套为支撑、以基础设施高效供给为保障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打造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超70万辆,带动汽车产量突破140万辆,汽车产业产值增长60%以上、集群规模达到4000亿元;聚焦打造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推进比亚迪40GWh动力电池和20GWh储能电池、比克10GWh电池、协鑫新能源等项目建设,确保动力电池产能超100GWh。加快推进郑汴洛濮氢走廊郑州节点建设,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全域示范应用,力争推广车辆800辆,规划建设加氢站55座,实现市域全覆盖。

我市提出,软件产业集群发展,力争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争创中国软件名城。 全力竞逐未来产业新赛道,聚焦元宇宙、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氢能等前沿产业,加快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区块链发展先导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中国智能传感谷建设。持续推进元宇宙产业园及“元上郑州”元宇宙创新应用体验中心建设,全力打造“中国元谷”。

我市还将全面激发数字经济驱动力。聚焦打造“算力之城”,抢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优化算力算法和大数据中心布局,加快推进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郑高新全域算力网一期项目建成投用。新建5G基站4000个以上,国家级5G工厂实现零突破。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