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实施的"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首站走进郑州。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30多家中央及地方媒体共同探寻并关注这座中原城市如何以"7+20"产业链群为骨架,构建起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与未来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十四五”以来,郑州市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郑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38.1%,达到2800亿元,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1.9万亿元,郑州市工信局负责人用一组数据勾勒出产业升级的轨迹。
他表示,2025年1-5月,郑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达35.3%,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在这片土地上,超千亿产业集群已达7个,总规模超1.75万亿元,郑州正以"全国最大"的多个生产基地标签,重新定义河南制造业的版图。
产业链群升级: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
"十四五"以来,郑州市以"7+20"产业链群为核心,推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六大传统产业深度融合。这一战略的落地成效,在郑州可见一斑: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与智能网联客车生产基地并肩而立;郑南商许超硬材料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智能传感器、汽车等三大产业集群跻身全国百强。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郑州对"链式思维"的深刻实践——通过补链、延链、强链,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生态。例如,在电子信息领域,郑州以智能手机、计算终端为核心,辐射智能传感器、网络安全等细分领域,2024年规上工业产值达700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2.9%,也印证着"郑州制造"向"郑州智造"的跨越。
宇通客车:从本土企业到全球新能源商用车领跑者
28日上午,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在郑州宇通客车厂区的综合测试场看到,巴基斯坦订购的宇通新能源客车与其他国家订购的宇通客车正在高环试车道进行安全行驶检测。据工作人员介绍,高环试车道有三个环道,分别对应车辆三个速度要求,即高环70码,中环50码,低环30码。高环车道倾斜角度达到40.3°,环形道有明显的内倾,对车辆的加速、高速、转向稳定性都是巨大的考验,可模拟车辆在极速状态下的可靠性,是宇通走向全球的'试金石'。
近年来,郑州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宇通客车作为郑州的本土企业,2024年累计销售各类商用车6.5万辆,同比增长43.8%,大中型客车产销量稳居行业前列。
据宇通客车海外承装车间经理刘杰介绍,截至2025年上半年,宇通客车累计销售各类车辆21321辆,同比增长3.73%,创阶段性新高。目前,围绕电动化、智能网联化、高端化、国际化的战略发展方向,宇通已实现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掌握,全面构建了新能源商用车的自主可控产业链。同时,在持续深耕国内市场,通过“技术出海+本地化运营”构建国际品牌影响力,产品批量远销至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超11万辆。
据了解,2025年以来,中亚1000台订单交付,挪威287辆、希腊100辆,复购新能源订单也陆续完成交付并开始运营。此外,宇通在巴基斯坦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也取得市场突破,绿色出行的“中国方案”,从中原大地走向世界各地。
中创智领集团:煤机巨头的"数字重生"之路
2025年7月7日,“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创智领(郑州)工业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创智领’)”。
目前,郑煤机集团将以中创智领(郑州)工业技术集团的名字运行,煤机板块将继续以郑煤机的品牌引领全球煤机行业发展,汽车零部件板块将以索恩格、亚新科等品牌专注于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工业智能板块将以恒达智控、数耘等品牌专注于矿山、工厂等全场景的数字化,集团公司将打造出多家实力雄厚、独立运行的细分行业领先企业,充分释放其各自的增长潜力与价值创造能力。
走进中创智领集团的智慧园区,AGV小车穿梭于自动化产线,机械臂精准装配液压支架。"相较传统工厂,产量提升30%以上,人效翻倍,生产周期缩短至9天。"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座2024年获评的全球煤机行业首座"灯塔工厂",通过数字化已实现仓储、物流、信息流、加工制造的全流程自动化。

据中创智领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集团通过并购亚新科、索恩格切入汽车零部件领域,已形成"双轮驱动"。2024年,集团营收370.25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长19.05%;其汽车零部件板块中,索恩格全球市占率20%,2023年量产中国首台800V高压扁线定转子,批量供货主流新能源车企;亚新科智能悬架系统获新能源客户定点。
而中创智领旗下的恒达智控,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了全流程数字化的“端到端”智能体工厂。走进恒达智控智能工厂,全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机械臂精准完成高复杂度作业,AGV机器人智能调度物流;生产智造调度指挥中心的巨型可视化大屏上,设备状态、产能数据、物流动态等信息实时跳动,形成工厂运行的“数字孪生”全景。
同时,恒达智控依托“智慧大脑”中枢系统,管理人员可远程一键调控生产全流程,实现智能化决策与少人化运营,生产效率与精益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超聚变:提供“数字引擎”助力郑州打造“算力之城”
电子信息产业是郑州市重点打造的“一号产业”,发展形成了以智能手机、计算终端为核心,智能传感器、网络(信息)安全、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为优势,5G及北斗、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为战略的产业体系,主要分布在航空港区(智能终端)、高新区(智能传感器)、金水区(信息安全)。
据郑州市工信局统计,2024年,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产值约7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921亿元、增长13.1%,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32.9%。头部企业中,超聚变(含昆仑技术)主要产品为服务器系列及操作系统,集约化建设的液冷整机柜等全场景算力产品,国产化服务器销售额居全国第一,2024年产值495.2亿元,增长75.5%。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超聚变)作为河南先进计算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在秉持“让智算数能更好地服务您”的使命下,通过构建起算力、城企数智化、智慧能源三大业务矩阵,紧抓“AI+数据”的技术变革机遇,重构业务,深度助力城企的数智化转型。
据超聚变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超聚变将通过液冷整机柜等全场景算力产品,为城企数智化转型提供“数字引擎”,更以“AI+数据”技术重构业务,推动能源与计算的深度融合,助力郑州打造"算力之城"。
聚焦打造“算力之城”,郑州引育了超聚变、浪潮、紫光计算机、曙光信息等国内龙头企业,先进计算产业形成集聚效应,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超600亿元。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郑庆哈”城市算力网、河南空港智算中心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据郑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郑州市投用算力规模1.3万P(智算8600P、超算100P、通算4300P),力争再用三至五年,郑州市算力再上新台阶,算力规模达17万P(空港智算中心10万P、中原算谷1万P、国家超算郑州中心1300P、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1000P、三大运营商1.3万P),形成多中心协同、多类型互补的算力发展新格局。
记者手记:中原腹地的新时代答卷
从"卖装备"到"卖技术和服务",从单一煤机到多产业生态,郑州的转型之路印证着"活力中国"的深层逻辑:以创新驱动重构产业优势,以数字赋能提升传统动能,以开放合作拓展全球市场。当宇通客车驶向"一带一路",当中创智领的灯塔工厂照亮制造业,当超聚变的算力网络连接世界,这座古都正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笔,书写着属于中原的"活力密码"。
“唯有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升级,方能在高质量发展中激荡出更强劲的活力。”在“十四五”收官之年,中原腹地的产业突围,正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